就VOCs治理问题,环保部公开曝光了一些企业的问题。
特区政府致力将香港打造为绿色城市,在2016年12月签订的《内地与香港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协议》中强调,加强双方在控制船舶大气污染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另外,香港拥有五个海岸公园及一个海岸保护区以保护本地丰富的海洋资源。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表示,自回归以来,香港严格按照《基本法》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令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和社会进步,并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的领导地位。加上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有助内地资本项目逐步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这些措施渐见成效,过去数年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路边二氧化氮和PM2.5)已减少最高约三成。特区政府一向非常重视与内地在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香港、广东及澳门共26所高校在2016年11月正式组成粤港澳高校联盟,以加强入盟高校在教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及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至于港珠澳大桥则可令珠海至葵青货柜码头的行车时间,由3.5小时缩短至75分钟,往来珠海与香港国际机场的时间,由4小时减至45分钟。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跨境大型基建为香港开拓全新的发展机遇,提升长远的竞争优势,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而充分认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则是翟青所反复强调的。
环保部要求,这40个城市政府负责人要向会议说明未完成问题整治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要立下保证按期完成任务。《通报》透露,截至目前,各地仍有107个环境违法问题未完成清理整治,分布在10省份40个市(州、区)。《通报》特别提出,107个问题中,尚有13个问题仍未启动整改工作,包括四川省9个(攀枝花市1个、德阳市1个、乐山市4个、广安市1个、资阳市2个)、重庆市4个(大渡口区1个、江北区2个、九龙坡区1个)。他要求各地集中力量抓紧解决影响长江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11省(区市)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清理整治任务能够如期完成。
《法制日报》记者今日从环保部获悉,近日,环保部专门印发《关于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进展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安徽、湖南、湖北三省清理整治任务完成比例分别达97%、86.3%和85.5%。
遵义市有关负责人对存在的问题逐个剖析,并保证在年底前完成。环保部在《通报》中要求各地特别是四川省攀枝花、德阳、乐山、广安、资阳等市,重庆市大渡口、江北、九龙坡等区要制定针对性举措,细化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按照一个饮用水水源地、一套整改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加快推进清理整治工作,同时要继续做好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定期公开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近日,环保部在京召开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会议第五次会议。与这40个地市(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省完成全部清理整治任务。
其中四川省30个、贵州省24个、江苏省12个、湖南省11个、江西省6个、湖北省9个、上海市6个、重庆市4个、云南省4个、安徽省1个。这是环保部副部长翟青近一个月的工作行程之一。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会上,他作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这令翟青不敢掉以轻心。
重庆江北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定期向社会公开饮用水源地环境信息,公开曝光违法案件,接受群众监督。因此,环保部对包括浙江省以及安徽芜湖在内的53个地市(区)予以通报表扬。
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问题整改383个,占全部问题的78.2%。与以往会议不同的是,53个受表扬的城市未获邀请,而硬骨头、硬茬子所在地的政府负责人则是会议的主要参加者。
在会上,铜仁市有关负责人感到十分惭愧,承诺确保今年7月底、9月底前完成鹭鸶岩水厂和两河口水厂整改工作。乐山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牌督办,及时调查核实问题,目前已对5个责任单位的20余名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此外,四川省攀枝花等13个城市未按要求报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矢量信息,未完成向社会公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和整改方案的工作环保部8日夜间通报指出,截至7月6日,派出的28个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组已完成六轮次督查工作。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散乱污企业问题和物料未按要求覆盖、密闭等三类问题突出,占发现存在问题企业总数的80.7%。据环保部介绍,7日,李干杰在该部召开的党组会上专门谈到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问题。
6月23日至7月6日,第六轮次强化督查组共检查5879家企业(单位),发现2627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他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取得积极成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2016年京津冀区域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0%左右。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指出,京津冀区域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面临巨大的压力。存在问题的企业中,属于散乱污问题的664家,超标排放的1个,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245家,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253家,存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问题的795家,物料未按要求覆盖、密闭的660家。
北京7月9日讯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已经完成第六轮次督查。环保部最新通报说,在这一轮次的督查中发现2627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但是总体上看,季节间、区域间不平衡非常明显,尤其是京津冀区域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面临巨大的压力。李干杰强调,今年是《大气十条》的决战决胜之年,如期完成《大气十条》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千方百计确保实现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目标,这是环保系统必须抓紧抓实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李干杰要求,提前科学、深入和细致谋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要设身处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污染问题。对环保部提出的冬病夏治强化措施和冬季应急性措施,李干杰说,要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强化现场督查和专项督察
被称作环境保护史上最大规模行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已满三个月。譬如,有企业强行将督查人员推出门外;再如,有企业将检查人员反锁在喷漆车间内长达20分钟;更有甚者,保安冒充派出所工作人员欲强行带走督查人员(7月9日中新网)。
面对环保部门依法督查,一些涉污企业不但不配合环保执法,反而有恃无恐,百般阻挠,如此情景在整个环保督查期间多次且多地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环保督查体制在现实中遭遇到的困境。这种困境固然可以通过加强执法甚至加重惩处来缓解,但是,如果不从体制上理顺环保行政工作,困境依然会再次出现并反复。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强化督查初期出现的拒绝检查、阻挠执法事件,至今仍时有发生。环保执法完全可以依法要求当事企业停工停产,但是,就有一些企业或得到地方政府默许,或寻找背后关系、搞权力寻租,停工停业不足几时,生产又可以再次堂而皇之继续。
其间,28个督查组共检查了3万余家企业(单位),查出2万多家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问题率超6成。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民生问题,它切实关系到国人及后代的生存问题,空气、水、土壤等等,每一个关系到基本健康指数的生命指标都在指向环境保护工作,这让我们迫切地认识到,环保工作必须脱离服务地方经济的具体任务,回归法定职责和使命。因此,让环保工作挺起腰杆,回归法定职责,放开手脚大胆去干,需要环保部门从体制上相对独立只有在这种独立之中,面对企业的花式拒检和阻碍执法的行径,环保执法才能够把法定的执法职权和手段充分运用起来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由此而来,环保部门的尴尬就很明显: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一些企业利用自己为地方纳税、得到地方政府各方面绿灯照顾之势,对自己的减排、少污、增加污染处理设施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置若罔闻,对环保执法人员合法合理要求推三阻四。
经济的发展,地方的繁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企业这个主要的经济体,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大框架下,各个行政部门满足企业需要、服务企业发展,是目前发展是硬道理的一个非常具象的使命在这个硬道理中,我们必须明确:环保部门的执法工作就是一种服务这,是毋庸置疑的。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承担着法定行政职能,同时,观照现实,我们又必须要承认的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现阶段承担着大量的服务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让环保工作相对单纯地去执法,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在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工作本身又是环保部门的监督对象6月23日至7月6日,第六轮次强化督查组共检查5879家企业(单位),发现2627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对环保部提出的冬病夏治强化措施和冬季应急性措施,李干杰说,要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强化现场督查和专项督察。他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取得积极成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2016年京津冀区域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0%左右。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